2018年全国高考试卷i卷 2018年高考试卷全国卷1

小华今天给分享2018年全国高考试卷i卷的知识,其中也会对2018年高考试卷全国卷1进行解释,希望能解决你的问题,请看下面的文章阅读吧!

2018年全国高考试卷i卷 2018年高考试卷全国卷12018年全国高考试卷i卷 2018年高考试卷全国卷1


2018年全国高考试卷i卷 2018年高考试卷全国卷1


1、条件不变≠结果不变——正确把握经济学试题中的“其他条件不变”条件不变≠结果不变(完整版)条件不变≠结果不变(完整版)【提要】“其他条件不变(不考虑其他因素)”是经济学试题最常见的文字表述,这个貌似极为简单的表述,却经常被错误地理解和使用。

2、命题者错误使用这个表述就有可能导致试题不科学、解题者错误理解这个表述就有可能无法准确解答相关试题而失分,因此无论是命题者还是一线师生都有必要正确把握这个常见的表述。

3、【】经济学;条件;结果;其他条件不变【正文】考查某种因素的变动对相关因素的影响,是经济学试题常见的考核内容,在这类试题中,“其他条 件不变(不考虑其他因素)”是这类试题中最常见的文字表述。

4、这是因为市场上各种因素之间存在着多种多样的联系,往往存在多种经济因素同时影响某一因素的情况,因此,经济学分析某种因素变动对另一种因素的影响,就必须定一个前提,即定除了该因素之外的其他因素都保持不变。

5、命制和解答此类试题,必须正确区分“条件不变”与“结果不变”,才能保证命制的试题无科学性错误,才能保证解题任务的顺利完成。

6、现以高考试题、模拟试题为例,分析常见的对“其他条件不变”的理解和使用错误,希望能对试题的命制与解答有所启发。

7、一.价格变动是价值变动的“结果”2016年之前,四川省拥有高考自主命题权,2008年该省的文综试卷曾经有一道价值量计算题引起过普遍的质疑,该题堪称错用条件与结果的“经典”,原从2016年开始,全国Ⅰ、Ⅱ、Ⅲ卷分别改称为全国乙、甲、丙卷。

8、小语种(日语/俄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高考统一使用全国卷,各省均无自主命题权,且不分甲乙丙卷。

9、题如下:(2008年高考四川文综·24)设某国2007年生产M商品10亿件,单位商品的价格为10元,M商品价值总额和价格总额均为100亿元。

10、如果2008年从事M商品生产的劳动者数量增加10%,劳动生产率提高10%,其他条件不变,则2008年M商品的价值总额和价格总额分别为()A.100亿元和110亿元 B.110元和110亿元C.110元和121亿元 D.121亿元和121亿元公布的是:C【试题简析】该题的明显是按照“价格不变”计算得出的,过程如下:2007年1件M商品的价格10元,意味着1件M商品的价值就是10元,2008年劳动生产率提高10%,则1件M商品的价值就是10÷(1+10%),而2008年的产量为10×(1+10%)×(1+10%),故2008年M商品的价值总量=10÷(1+10%)×10×(1+10%)×(1+10%)=110亿元。

11、2008年M商品的价格不变还是10元,故2008年M商品的价格总量=10×10×(1+10%)×(1+10%)=121亿元。

12、该题面世后,《中学教学参考》《中学文科·教研》等多家期刊发过质疑该题的文章,大家一致认为该题是一道有失严谨的试题,只是质疑者没有从“条件”与“结果”区别的角度来分适用省份:(5)、上海(6)、天津(7);析这道试题的错误,而事实上,命题者出错的根源在于不能区分“条件不变”与“结果不变”,理由如下:按照教材理论(的劳动价值论),价值决定价格,价值是价格变动的决定性因素,只要价值变动价格就会随之发生变动,也就是说在二者的关系中,价格是价值变动的“结果”而不是“条件”,所以“其他条件不变”指的应该是原材料价格不变、供给关系不变等,但不可能包括“价格不变”。

13、高考试题的影响是不可小嘘的,最近几年的模拟题中还常见“价值总额”与“价格总额”不一致的情况,都与该题的误导有直接关系。

14、说明:有部分教师认为,试题中的价格是市场价格,生活中存在价值缩小市场价格不变的可能,这也应该是是命题者的理由。

15、对于这个问题,笔者曾经与北师大李兆宜进行过交流,并提出了“价值量计算中的价格指的是与价值相符的价格,是理论上的价格,而不是市场价格,市场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是不确定的,也是不能计算的”观点。

16、(详见《思想课教学》2013年第6期,《图像题之“乱象”》)。

17、该题考查的是对劳动价值论的理解,认为价值变动价格不变、价格总额与价值总额不一致,本身就已经违背了的劳动价值论,因此,无论从哪个角度,该题的都是不能自圆其说的。

18、二.需求增加是产品性能提高的“结果”2018年模拟试卷中有一道需求增加当成“条件”的供求曲线试题,该题以京沪高铁扩容提速为背景材料,立意新颖,因此广为流传,该题如下:(安徽江淮十校2018届高三4月联考·12)2018年4月10日起京沪高速线旅客列车扩容提速,使用“复兴号”组担当的列车由现行的7对增至15对,按时速350公里运行。

19、其他条件不变,“复兴号”列车的供求变动图示(D、D’分别代表变化前后的需求曲线,S、S’分别代表变化前后的供给曲线)是:公布的:D【试题简析】题干文字说的很清楚,“京沪高速线旅客列车扩容提速”,“扩容”就是题中的“列车由现行的7对增至15对”,“提速”就是在要来的基础上提高到“时速350公里”。

20、扩容增加了列车的容量,属于供给增加,选D是没有疑问的。

21、问题是,“提速”后价格不变,乘客的数量会不会增加?从理论上说,在价格不变的情况下,产品性能的提 条件不变≠结果不变(完整版) 高必定带来需求的增加。

22、在高铁的价格不变的情况下,高铁提速使得乘坐高铁更加节省时间,因此就会带来乘客的增加,也就是说,高铁的需求会随之增加,因此,笔者以为,选C也是成立的,因为图C所显示的就是价格不变需求增加。

23、很明显,命题者认为“需求”属于“其他条件”。

24、实际上,“需求变”是高铁提速的“结果”不属于“条件”的范畴,命题者误以为“其他条件不变”包括“需求不变”,这不但是不符合经济学理论,也是与实际不符的,因为生产经营者提高产品性能的目的就在于扩大需求。

本文到这结束,希望上面文章对大家有所帮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