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改革改了哪些方面 新高考改革有什么变化

新高考改革有哪些变化?

相较于以往“3+X”的考试形式,“3+3”形式打破了文理科的壁垒,可以说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从“享用”文综、理综“套餐”,到3科自主搭配“自助餐”的转变。三好网高级教师余老师指出,这样的改革,具体带来了如下的变化:

新高考改革改了哪些方面 新高考改革有什么变化新高考改革改了哪些方面 新高考改革有什么变化


新高考改革改了哪些方面 新高考改革有什么变化


新高考改革改了哪些方面 新高考改革有什么变化


一是在录取模式上

由原来“依据高考统考科目成绩”改为“两依据、一参考”,即依据3门统考科目和3门选考科目成绩,再参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包括学生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实践等5个方面)。

二是在考试科目上

取消文理分科,由原来的语文、数学、外语、文(理)科综合科目改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考科目和3门选考科目。语数外各科满分仍为150分。

三是在考试时间上

由原来的6月一次进行所有科目统一考试改为分两次进行:选考科目在高三第二学期高考前,统考科目仍在6月。

四是在外语考试上

由原来的学生外语科目只能考一次改为学生可以参加两次考试机会,取成绩计入高考总成绩。

五是在计分方式上

考试总成绩由原来的各科成绩直接累加改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一高考成绩加上3门选考科目按等级折算的相应分数。

高考综合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高考综合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我整理了相关信息,来看一下!

高考综合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新高考改革的内容有以下几点,分别是:取消文理分科,采取“3+3”或“3+1+2”的考试模式,即:语数外必考,物化生、政史地6选3考试;学业水平考试分为合格性考试和选考科目,合格性考试在高二、高三期末各组织一次(含补考),为高中毕业的依据;选考科目考试时间为高考结束之后,选三科考试计入高考总成绩。

2021年高考改革实施方案

八省新一轮高考将采用“3+1+2”模式。根据,八省新一轮高考将采用“3+1+2”模式。其中语言、数学、外语三科采用国考试卷,考试时间为2021年6月7日至8日;物理、历史、化学、地理、思想、生物各省组织,考试时间为2021年6月8日至9日。

高考从6月7日开始,持续3天,2021年6月7日至6月9日,8省高考持续3天。

自2021年起,广东省,福建省,江苏省等省的高校将把“高校专业群”作为自愿申报单位。一个学院会分成几个学院专业组,一个学院专业组是志愿者。

据了解,“高校专业群”是高校招生专业与考生填报志愿、申请入学的基本单位相结合。每个学院可以设立一个或多个“学院专业组”,每个“学院专业组”可以包含一个或多个专业。同一学院专业群中不同专业的选课必须相同,这就要求不同专业组建学院专业群。

新高考改革的主要内容

新高考改革的主要内容如下:

取消文理分科,采取“3+3”或“3+1+2”的考试模式,即:语数外必考,物化生、政史地6选3考试;学业水平考试分为合格性考试和选考科目,合格性考试在高二、高三期末各组织一次(含补考),为高中毕业的依据;选考科目考试时间为高考结束之后,选三科考试计入高考总成绩。

改革前:高考采取文理分科,科目有四科:语文、数学、外语、理综(或是文综);

改革后:取消文理分科;采取“3+3”的考试模式,即:语数外必考,物化生、政史地6选3考试。

影响:

文理分科,禁锢学习思维,不利于学生综合发展。

文理分科后,对理科生而言,只顾一天到晚的理化生,题海战术,进行逻辑思维训练,然而表象之下却忽略了日常情和对于文史知识的了解,以至于到了大学之后缺乏文化底蕴。

而对于文科生而言,平常注重史政文化知识的积累,缺少思维能力的训练,一到考试就使劲背,完全是培养了“应试性人才”,显然,这也是有重大缺陷的。

文理不分科有利于学生在中学阶段掌握综合的文化素质,在大学能够继续发挥综合优势,也为学生在大学阶段提供了多种选择渠道,更为以后的就业人生提供了更多的方向。

高考有哪些改革 新高考有什么改变

高考改革主要是取消文理分科,新高考模式是“3+1+2”模式,“3”为语文、数学、外语,“1”为在物理、历史中选择一门,“2”为在、地理、化学、生物中再选择两门。

高考改革有哪些

1、考试科目不同

新高考模式是“3+1+2”模式,“3”为语文、数学、外语,“1”为在物理、历史中选择一门,“2”为在、地理、化学、生物中再选择两门。

2、考试分值不同

新高考方案中六门学科均以分数形式呈现,均计入总分,语文、数学、外语各150分,选一在物理或历史中选一门分值为100分,选二在、地理、化学、生物中再选两门,每门分值100分。总分750分。

3、考试试卷不同

原高考是文理不同卷;新高考方案中语文、数学、外语三门不分文理。

4、选科组合更多

选科组合更多,有利于高复考生扬长避短,选择优势科目。在降低语文、数学计分份额的同时,实现取长补短、提升总分。

新高考的优势

1、确保教育的“公平”和“公正”

2、取消了学生文理分科,增加了学生自主选择性

从数学排列组合看:学生自主选择科目的组合是可以达到二十余种,表面上看,学生的兴趣爱好是可以得到有效的彰显。

3、英语考试有了两次机会

在新高考阶段,英语的考试可以考两次。也就是说,作为高二的学生,就可以直接参加英语的考试了,这样在高三的时候还能继续参加考试。自己可以选择一次成绩较高的那个作为自己的高考英语成绩。

新高考改革的主要内容

法律分析:新高考改革的主要内容有:取消文理分科;采取“3+3”或“3+1+2”的考试模式,即:语数外必考,物化生、政史地6选3考试;学业水平考试分为合格性考试和选考科目,合格性考试在高二、高三期末各组织一次(含补考),为高中毕业的依据;选考科目考试时间为高考结束之后,选三科考试计入高考总成绩。

法律依据:《中华教育法》 第十一条 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进步的需要,推进教育改革,推动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衔接融通,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健全终身教育体系,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

采取措施促进教育公平,推动教育均衡发展。

支持、鼓励和组织教育科学研究,推广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促进教育质量提高。

高考改革改的到底是什么 带来了哪些变化

高考改革是教育体制改革中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全极其关注。通过了《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这项改革作出了全面、系统、明确的部署。

高考改革到底改什么 我国提供了新高考改革,核心内容总体看来包含两大方面,是高考的内容改革,也叫科目改革,第二是高考的录取制度改革,也就是录取方式改革,这是完整的高考改革的体系。

而从浙江、上海以及全国的整体高考改革方案看,我国高考的科目改革主要指未来高考文理不分科,外语多次考,把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成绩纳入高考,同时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就是“两依据一参考”。

除此之外,我国高考改革还包含五个方面的录取制度改革。

1、是取消高考加分,目的是指取消高考的奖励加分。

今后我国的照顾性加分大概只会保留烈士家属加分,少数民族加分以及侨胞归侨加分。这方面改革也是为了治理高考加分的造,促进高考公平。

2、自主招生改革,综合素质评价录取改革,也叫三位一体的招生。

主要是把我们高考的加分项目移到自主招生中,由大学对学生进行考核,发现你的兴趣和特长是否跟大学的要求吻合,如果吻合,大学给你相应的录取优惠,这叫自主招生。

3、随着高考改革的推进,我国将逐渐取消高考录取批次。

不应该有这么多行政,不应该给学校贴标签,我们要让各个大学在各个层次建设水平,让学生有更多选择。

4、随着高考改革推进,我们将实行高考志愿层面的改革。

根据这样的志愿填报的改革,要求我们所有学校必须在高一期间要关注学生的生涯规划教育,要求学生去认识大学,了解专业,结合大学专业的选择来确定选科,确定高中的学习以及未来的志愿。

5、分类高考。

改革希望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能够平等发展,给学生提供更大的选择空间。

高考改革变来的变化 打破文理界限,推行自主选科,选科与院校专业选择挂钩;

高考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在考试科目设置方面明确规定,高中将不再分文理科,高考总成绩改由两部分组成。科目的选择对未来志愿填报时的高校、专业有直接影响。

建立多元化升学途径,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多次选拔机会;

高考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同时对高考招生录取机制进行了重大改革,探索基于统一高考、高考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打破一考定终身的局面,多元化升学途径给学生多种选择。

招生录取上,逐步取消批次,推广“专业+院校”填报模式。

高考改革的重要意义 一是科学选拔人才。

二是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三是维护公平。

新高考改革政策的内容

法律分析:1、不再区分文理科

原高考生只能选择文科或理科参与高考在2021年新高考政策下不再区分文理科,考生需要参加语文、数学、外语三门考试,另外在地理、历史、、物理、化学、生物中任意选择三科参加等级性考试。

2、高考总分计算方式改变

原高考是由语数外+综合(文理)构成,在2021年高考新政策下依旧是由语数外+自选3科构成。

自选三科不再评分而是按A、B、C、D、E五个等级进行划分,E等级为不合格。以参考人数和卷面得分为依据,原则上等级A的.比例为15%,等级B的比例为30%,等级C的比例为30%,等级D和等级E比例共为25%其中等级E比例不超过5%。

3、外语科目可以考两次

原高考外语科目仅可以考一次,现新高考政策下外语提供2次考试机会选择较好成绩计入高考总分。

外语考试次考试安排在6月,另一次根据统一要求时间安排;外语考试包括笔试和听力测试。

4、合格性考试

原高考生需要参加会考,现新高考政策下改为合格性高考。合格性高考将不再评分,按合格与不合格呈现。

合格性考试包括语文、数学、外语、思想、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通用技术、艺术(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等科目。

考试时间:高一至高三每年6月和12月可以随学随考随清,可以多次参考。

5、综合素质评价

原高考生录取按分数、排名进行投档录取,现新高考政策下把综合素质评价作为招生录取参考条件,并将具体使用权交给高校,是这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在高职提前招生中,高校将中学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选拔录取参考,纳入到综合评价内容;在统一高考招生中,高校可事先对考生高中阶段综合素质评价提出具体要求,作为录取重要参考。

法律依据:《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 第四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考生,省级招委会可根据本地投档录取办法决定,在其文化统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增加一定分数投档;达到高校投档条件的,由高校审查决定是否录取。同一考生如符合多项增加分数投档条件的,只能取其中幅度的一项分值,且不得超过20分。

(1)烈士子女;

(2)在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以上或被战区(原大)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退役;

(3)边疆、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少数民族考生;

(4)归侨、华侨子女、归侨子女和省籍(含户籍)考生。

新高考改革还有哪些变化

自从高考改革之后,特别多的家长和考生都不太清楚具体的改革措施与内容是什么,而且对于选科之后高考填报志愿是不是会受到影响也是比较担心了。那么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了相关的内容,一起来看看吧!欢迎大家阅读本文,关注本站即可获取更多精彩资讯!

2022年高考改革第五批新高考改革省份有山西、河南、陕西、内蒙古、四川、云南、宁夏、青海等8省份,2022年启动,2025年首届新高考,采取3+1+2高考模式,不分文理科。

2022年高考改革

“3”:为全国统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所有学生必考。每科满分均为150分,总分450分,各科均以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

“1”:为科目,考生须在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的物理、历史科目中选择1科。满分为100分,以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省级招生将按选考物理、选考历史两个类别分别公布招生、分别划线、分别进行投档录取。

“2”:为再选科目,考生可在化学、生物、思想、地理4个科目中选择2科。每科满分均为100分,以等级赋分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

新高考改革还有哪些变化

加大艺考文化课考察力度

关于艺考的争议一直比较大,尤其是娱乐圈出现一些劣迹艺人后,大众发现一些明星素质非常,应加大艺考的选拔制度,以此来净化娱乐圈。

艺考是文化课成绩+专业课成绩,此前文化课成绩只要通过学校的自主划线,专业课成绩过关,就能上大学。

如今艺考政策大变,扭转轻文化重专业的趋势,文化课分数线将大增,在艺考总成绩中占比50%以上。

也就是说,今年艺考生专业课成绩再好,文化课过不了分数线,都考不上理想的大学。

高考改革相关问题

为什么要建立并规范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

综合素质评价是对学生全面发展状况的观察、记录、分析,是发展和培育学生良好个性的重要手段,是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制度。开展综合素质评价,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育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有利于促进普通高中转变育人方式,为高等学校科学选拔人才提供重要参考。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