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的哪首曲子表现了浪漫主义风格?(一)

贝多芬的哪首曲子表现了浪漫主义风格?具体是怎样表现的?

简单例子,命运交响曲的开头几个音符,通过沉重的连续发声来营造不安的气氛,就是浪漫主义风格的典型例子,当然整部作品也是就是浪漫主义的。浪漫主义的特征在于夸张的表达,对情感不加掩饰的释放。例如命运交响曲中很多部分是疯狂连续不断的相同音符,单独拿出来听估计没人能够接受,但是在整首曲子中它们就被赋予了相当多的含义。这样的旋律在古典时期及以前都是不会出现的。

贝多芬的哪首曲子表现了浪漫主义风格?(一)贝多芬的哪首曲子表现了浪漫主义风格?(一)


贝多芬的哪首曲子表现了浪漫主义风格?(一)


贝多芬的哪首曲子表现了浪漫主义风格?(一)


浪漫主义时期都产生了哪些交响音乐?

罗密欧与朱丽叶,天鹅湖,睡美人,第六交响曲。狂想曲,诗人之恋。

舒伯特是一位浪漫主义代表人,他的作品就能够体现出特别的浪漫主义,除此之外他还写出了世界上第1首真正带有浪漫主义的风格交响曲,也就是第8首交响曲未完成交响曲,还有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都是浪漫主义时期所产生的交响音。

第四交响乐,第五交响乐,第八交响乐,第九交响乐,其中第八交响乐是抒情的交响曲,只写了两个乐章,被人们称为未完成的交响乐。

浪漫主义时期产生了如下的交响乐。

一、浪漫主义时期

浪漫主义是十九世纪初期诞生的维也纳古典音乐学派之后的一种新的音乐流派。而在这一阶段,音乐家在创作上体现了对主观情感的推崇、对大自然的喜爱以及对未来的憧憬。在艺术表达上,也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产生了一种浪漫主义的思想和风格。

作品中充满了强烈的主观情绪与个性,每一位作曲家的创作都具有鲜明的个性。作品突出了意识,作曲家的创作往往扎根于本土的文化土壤,特别是后期的浪漫主义。

二、产生的作品1、《维也纳森林的故事》

《维也纳森林的故事》是继《蓝色的多瑙河》后,小约翰·施特劳斯的一本巨著。1868年完工,于同年6月19日首次在维也纳上演,这是作者本人的作品。奥地利的维也纳郊外,坐落着一大片茂密的树林。这里也是维也纳众多作曲家的聚集地,那里的美丽景色常常会给他们带来灵感。

《维也纳森林的故事》由一个引子和五首圆舞曲组成,后来又有人改编成管弦乐曲和混声合唱。

2、《幻想交响曲》

法国的柏辽兹是《幻想交响曲》的代表,他是浪漫主题交响乐的创始人。《幻想交响曲》是一本具有文学标题、浪漫主义和自我传记的著作,其副标题为“一位艺术家的人生片段”,五个章节的故事主线通过比较详细的文字标题提供给听众。

3、《田园交响曲》

德国作曲家贝多芬的作品《田园交响曲》,这首曲子于1808年完成,是他为数不多的几个乐章都有名字的乐章,也是贝多芬九首交响乐中有代表性的一部。当时贝多芬的耳朵已经聋了,但他的作品却是表现了他对自然的眷恋,是一部充满了记忆的作品。

贝多芬的作品有哪些

作品:c小调 第五号交响曲 《命运》 此曲完成于1807年末至1808年初,是贝多芬为的作品之一。本曲声望之高,演出次数之多,可谓交响曲之冠。另外著有《英雄交响曲》、《田园交响曲》、《合唱交响曲》、《月光奏鸣曲》 等作品。

命运交响曲。月光,欢乐颂。献给爱丽丝。第七交响曲

9首编号交响曲、35首钢琴奏鸣曲(其中后32首带有编号)、10部小提琴奏鸣曲、16首弦乐四重奏、1部歌剧、2部弥撒、1部清唱剧与3部康塔塔,另外还有大量室内乐、艺术歌曲与舞曲。

贝多芬的比较的有奏鸣曲——悲怆、热情、月光、暴风雨、黎明等

第三交响乐“英雄”、第五交响乐“命运”、第六交响乐“田园”、第九交响乐“合唱”等。

简述贝多芬三个时期的创作特征和代表作品

1、维也纳初期是1794—1802年。这一时期他写了13首钢琴奏鸣曲。贝多芬音乐风格中有代表意义的“英雄性”在这些作品中有了初步的体现。诞生于该时期的《悲怆》则是他受到耳聋威胁时的痛苦内心的表白。

2、成熟时期是1803—1814年。这一时期他又有14首奏鸣曲问世。这些作品是贝多芬脱离18世纪传统的重要标志之一,而成为进入他创新阶段的钢琴作品。从《暴风雨》中我们就可以看出,贝多芬用平凡的素材和朴素的音乐语言表达了他那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

3、创作晚期是1814—1827年。这个时期,贝多芬创作了后5首钢琴奏鸣曲,是贝多芬晚期风格的体现。这一时期的钢琴奏鸣曲不再像早期和中期的作品那样感情激烈、充满矛盾,而给人超凡的宁静与精神的升华。1824至1825年,首次公演《第九交响曲》及其合唱;1825年3月,创作完成《庄严弥撒曲》 。

扩展资料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Ludwig van Beoven, 1770年12月16日—1827年3月26日),出生于德国波恩,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欧洲古典主义时期作曲家。

22岁开始终生定居于维也纳,创作于1803年至1804年间的《第三交响曲》标志着其创作进入成熟阶段。此后20余年间,他数量众多的音乐作品通过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宏伟气魄,将古典主义音乐推向高峰,并预示了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到来。1827年3月26日,贝多芬于维也纳,享年57岁。

贝多芬一生创作题材广泛,重要作品包括9部交响曲、1部歌剧、32首钢琴奏鸣曲、5首钢琴协奏曲、多首管弦乐序曲及小提琴、大提琴奏鸣曲等。因其对古典音乐的重大贡献,对奏鸣曲式和交响曲套曲结构的发展和创新,而被后世尊称为“乐圣”、“交响乐” 。

参考资料来源:

西方浪漫主义时期有哪些代表性的音乐家与作品?

初期(19世纪10-20年代):威伯、舒伯特、贝多芬(晚期)等。

中期(盛期)(19世纪30-40年代):柏辽兹、舒曼、门德尔松、肖邦等。

中后期(19世纪40-80年代):李斯特、瓦格纳、勃拉姆斯、弗兰克、柴科夫斯基等。

晚期(19世纪90年代到20世纪初):布鲁克纳、普契尼、沃尔夫、、理查·施特劳斯等《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第八交响曲》《C大调幻想曲》《德意志安魂曲》《蓝色多瑙河》《流浪少年之歌》《革命练习曲》《浮士德交响曲》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随便看看